一顆機械‘大春筍’ | 成都新地標熊貓塔,自然與科技共舞
作者:幕墻工程網 時間:2022-04-12 09:09:32
竹林里看熊貓塔 ©存在建筑
四川是“國寶”大熊貓的家園,也是全球現存最大最完整最重要的大熊貓自然棲息地。在這里建有世界頂級的大熊貓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基地——成都熊貓基地,其中,集觀景、展示、游覽為一體的“熊貓塔”是成都文化新地標,同時也是將自然與科技結合的建筑設計實踐之作。
晨霧中的熊貓塔 ©SIMON
成都大熊貓基地總面積達3570畝,新竣工的熊貓塔高69.8米,是大熊貓“豪宅”中最具標志的建筑,俯瞰整片園區,擔當起“守護者”的重任。
熊貓塔是整片區域的制高點 ©AtelierAlpha
項目外觀 ©SIMON
熊貓基地入口處遠眺熊貓塔 ©存在建筑
項目外觀 ©SIMON
夜幕降臨時的熊貓塔 ©存在建筑
作為熊貓基地“制高點”,站在塔上,不僅可以俯瞰熊貓基地全貌,還可以遠望339電視塔、綠地蜀峰468摩天樓等成都地標建筑。
公園里的熊貓塔 ©存在建筑
熊貓塔由UDG. Atelier Alpha(聯創設計集團.零號工作室)設計,中國五冶承建。建筑宛如“春筍破土”,造型不僅呼應熊貓最愛吃的“筍”,更是為了在不突破限高條件的情況下讓它顯得更加挺拔。
項目外觀 ©SIMON
公園里的熊貓塔 ©存在建筑
熊貓塔建筑形態靈感來源于竹筍,既是熊貓最愛的食物,同時也是川菜中最具人氣的食材之一,廣泛分布在川渝地區。竹筍下大上小自然收分的幾何特質很適合作為塔體穩固的結構形式。
熊貓和熊貓塔 圖片來源©小紅書
自然界的春筍
塔身猶如“鋼筍殼”,通體重達1300噸,由720塊形狀各異的鋼結構弧形構件編織而成;這些單元都在程序中通過添加約束條件關聯起來:幾何約束控制空間形態,力學約束控制結構尺寸,動力學約束控制可開啟裝置。
樓板單元和幕墻排列的幾何對應 ©存在建筑
結構/樓板/幕墻單元對應的幾何約束 ©AtelierAlpha
幕墻展開編號圖 ©AtelierAlpha
結構/樓板/幕墻單元剖析 ©AtelierAlpha
塔內部81片金色“芙蓉花瓣”團簇分布,層層疊錯。建筑內外呈現“春筍破土、芙蓉花開”的設計理念,營造出驚艷的視覺體驗。
中庭仰視 ©SIMON
中庭仰視 ©SIMON
中庭俯視 ©存在建筑
景觀樓梯 ©存在建筑
景觀樓梯 ©存在建筑
樓板單元排列 ©存在建筑
樓板單元拼接 ©存在建筑
熊貓塔最大程度模擬“春筍”表面的紋理與脈絡,造型、選材及噴漆著色等細節處理甚為講究。整個設計全程建立在參數化平臺,施工上應用多項高科技處理,盡顯建筑自然之美。
熊貓塔塔冠 ©SIMON
各層開敞的觀景平臺 ©存在建筑
竹節狀的護欄 ©存在建筑
熊貓塔所在基地的天然山丘,是成都市區海拔最高點。設計保留了原始山丘,并結合土坡景觀構建了基座平臺。
項目鳥瞰 ©SIMON
基座層劇場 ©存在建筑
景觀臺階 ©存在建筑
塔主體首層向景觀開敞 ©存在建筑
塔主體首層向景觀開敞 ©存在建筑
熊貓塔塔冠的幕墻部分被賦予了一套動力機械系統,在特定時刻(熊貓寶寶出生,出國熊貓回歸,重要節假日等等)幕墻單元可以按照程序設定的角度和速度依次開啟,就像自然界的“春筍發芽”一樣。這是國內首個采用“發芽”創意的建筑,自然的外殼搭配著科技的內核。
“春筍發芽”這一方案順應大家對熊貓塔的“大春筍”的印象,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建筑“生命”,讓大春筍“發芽”。
開啟裝置機械原理 ©AtelierAlpha
液壓油缸支座 ©AtelierAlpha
開啟桿件的液壓油缸 ©AtelierAlpha
“越是看似自然的設計,對科技的要求也越高”。熊貓塔的設計不僅代表這一方水土和文化的自然圖騰,更是建筑技藝與材料科技高水平的體現。
開啟狀態 ©SIMON
“發芽”的春筍 ©存在建筑
塔的基座以開放式設計模糊建筑內外的關系,讓游客盡情穿梭在各個方位,感受自由、自在、自然的體驗,享受光的沐浴,風的洗禮。
項目外觀 ©存在建筑
建筑細部 ©SIMON
項目外觀 ©存在建筑
項目夜景 ©存在建筑
項目夜景 ©存在建筑
項目夜景 ©存在建筑
項目夜景 ©SIMON
項目圖紙
項目名稱:成都熊貓基地景觀瞭望塔
項目地點:四川省 成都市
業主單位: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設計單位:上海聯創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創新設計中心·零號工作室
施工圖技術顧問:UDG · 都市綜合設計研究院
施工圖單位:成都市建筑設計研究院
程序顧問:方爾清
結構顧問:iStructure
幕墻顧問:Inhabit
可開啟裝置機械顧問:上海迦倍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施工總包單位: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施工圖表現:WILLMORE
效果圖 /動畫: WILLMORE
攝影:存在建筑 ,SIMON
競賽榮譽:2019年 專家評審第一名
第五屆REARD全球地產設計大獎
文化類·建筑 金獎
2020倫敦設計大獎 · 概念建筑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