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致信祝賀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舉辦|我們身邊的榜樣閃耀中國建筑展區
作者:幕墻工程網 時間:2022-04-29 09:44:09
4月27日,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在京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賀信。
習近平在賀信中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重視發揮技術工人隊伍作用,使他們的創新才智充分涌流。
作為參展者之一,中國建筑集團展區設置“工匠精神與生俱來”“國匠擔當與日俱增”“匠心筑夢與時俱進”三個板塊,展現中國建造背后的大國工匠們。
“中國建造”背后有哪些知名工匠?
改革開放后,被譽為“四頂紅帽子”的王毓剛、厲復興、俞飛熊、羅君東在建設深圳國貿中心時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
信息化時代,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項目總工程師郟鴻秋,面對荒漠戈壁,帶領項目團隊發揚鐵軍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太空港,榮獲中國建筑行業首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深圳國貿中心“四頂紅帽子”在國貿施工現場
△郟鴻秋榮獲中國建筑行業首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年,湖北武漢疫情嚴峻、急需專門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緊急時刻,中建集團從各地集結4萬多名管理、施工人員,牛合龍、龍建洋、鄧志勇等一批基層建設者們堅守在各個崗位,10天建成武漢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2022年,在香港疫情告急之時,中建國際、中建科工等子企業承建中央援建香港的社區治療設施及臨時醫院。
△武漢雷神山醫院
△武漢火神山醫院
△中央援港應急醫院
大國工匠默默耕耘在各個領域。
“中華文化傳承人”張錦秋、趙元超把一生中最好的年華、最好的才華貢獻祖國西北,完成了長安塔、陜西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延安大劇院等一大批既有時代精神又有中國傳統文化自信的建筑作品。
△張錦秋(前排左起第四位)參與研究毛主席紀念堂方案設計
“區域發展踐行者”陸建新扎根基層40載,帶領團隊攻克超高層、大跨度建筑的世界級難題,將鋼結構建筑施工技術推向世界領先水平,親身參與締造“深圳速度”,見證了深圳經濟特區的改革發展,被譽為“中國摩天大樓第一人”。
△陸建新在指揮施工
“自主創新爭先者”肖緒文從基建工程兵到國家工程院院士,主持建造的多項工程獲魯班獎和詹天佑獎;
△肖緒文院士于香港大學作《中國建造探索與實踐》主題講座
“科技爭先”張琨、“核電先鋒”李政、“中國巖土特工”周予啟等眾多大國工匠也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鉆研,推動著中國建造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突破。
作為鄉村振興“帶頭人”,砌筑工鄒彬、許紀平匠心作磚,把最普通的工作做到極致,逐漸從“小砌匠”成長為“大國工匠”。
焊接工梁飛27年用焊槍繪出一條從普通焊工到全國勞模的成長之路。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肖龍鴿、盧國春、曹亞軍、雀兒山隧道建設團隊等眾多“基建強國先鋒者”投身大國基建,參建了武漢長江隧道、武漢站等諸多經典工程,為我國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添磚加瓦。
△曹亞軍
△ 武漢站
筑夢海外,魏樂榮、邱明輝、陳振明等一批能工巧匠扎根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巴友誼學校、阿布扎比國際機場等一批精品工程牽起了中外交流的橋梁。
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主題為“技能強國,創新有我”,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展示以大國工匠為代表的廣大職工的精湛技能和創新成果,為廣大高技能人才搭建交流平臺。